冬季水产养殖全方位技术指南

   2025-03-21 10
核心提示:养殖生产(一)鱼类水质调节: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各项指标,如溶解氧、pH值、氨氮和亚硝酸盐等,确保水质清新。维持溶解氧在5mg/

养殖生产

(一)鱼类

水质调节

  • 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各项指标,如溶解氧、pH值、氨氮和亚硝酸盐等,确保水质清新。维持溶解氧在5mg/L以上,pH值在7-5的适宜范围内,同时关注透明度保持在40-50厘米。

  • 定期检查水体中的浮游藻类生物量和浮游动物数量。在浮游藻类较少、透明度较大时,可以适当增加浮游藻类的数量,或直接补充硅藻或小球藻。若浮游藻类过多,则应采取消毒等措施来降低其含量。

  • 当浮游动物数量增多时,可以通过全池泼洒敌百虫溶液(水产专用)来控制其数量,防止因大量滋生导致水体缺氧。

    投喂管理
    在冬季养殖鱼类时,不宜过早停止投喂。应选择优质饲料,并在天气晴朗、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少量投喂,以保持鱼体的健康并提高越冬及开春的养殖成活率。根据天气、水质、养殖阶段以及养殖生物的健康状况,需及时调整每日的配合饲料投喂量。当水温处于0-4℃时,建议暂停投喂,而在春季融冰后应尽早开始投喂,以提升越冬成活率。

(二)虾蟹类

苗种选择
在投放虾蟹苗种之前,必须对种苗进行严格的疫病病原检测。推荐选择无特定病原(SPF)的苗种进行养殖生产,并避免使用检测呈阳性的苗种。

水质调控
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特别是在极端天气前后,需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调控。重点做好水温的稳定控制,并注意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。当溶解氧偏低时,应立即采取增氧措施,以确保虾蟹的健康生长。

用水处理
为确保水质稳定,建议配备足够容量的消毒蓄水池及其他相关设施,以确保充分的蓄水时间。由于外源水水质指标可能因天气等因素而波动,因此在引入养殖系统之前,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。推荐虾蟹养殖采用二级处理流程:外源水首先进入一级蓄水池接受消毒和沉淀处理,经过两天后,再将表层水引入二级蓄水池,进行进一步的消毒和曝气处理,持续2-3天。待水体中的余氯完全去除后,方可引入养殖系统。

投喂管理
投喂量应根据水质状况、养殖阶段以及养殖生物的健康情况来灵活调整。为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,应密切关注并合理控制每天的配合饲料投喂量。特别是对于中华绒螯蟹等依赖水草来调控水体的品种,应定期检查并维护池塘中的水草,及时清除腐败的水草,以保证水草能够健康生长。

疾病防控

(一)淡水鱼类

在冬季淡水鱼养殖过程中,虽然病害相对较少,但仍然需要警惕水霉病、赤皮病、气泡病以及缺氧和冻伤等问题。为了有效预防这些疾病,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
首先,要防范水霉病、赤皮病等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。这需要我们避免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对鱼体造成损伤,同时确保水温不会过低,以防止冻伤和气泡病对鱼体鳍条造成损伤。

其次,要特别关注气泡病的预防。这需要我们定期检查水体中的浮游藻类生物量,对于浮游藻类过多的鱼池,应采用水体消毒措施来适当减少其含量。

再者,要防止鱼体冻伤。这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水位来实现,建议将池塘水位控制在5米以上,并尽量避免使用循环池水增氧方式。此外,在鱼池封冰后,要及时清除积雪,以确保光照充足。

最后,在发病后,我们需要调控好池塘的水质和底质,使用免疫增强剂来增强鱼体的体质,并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国标渔药进行拌饲投喂。同时,应避免使用消毒剂,以防造成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。

(二)虾蟹类

虾蟹类养殖需要特别关注白斑综合征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、传染性肌坏死病等常见疾病。为了有效预防这些疾病,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
首先,在购买虾蟹苗前,应对其进行病原检测,选择不携带特定病原的虾蟹苗进行养殖,以防止疾病的传播蔓延。

其次,要加强养殖水质状况的监测。这包括每天检测溶解氧、氨氮、亚硝氮、pH等关键水质指标,以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。同时,可以通过提升池底溶解氧等措施来改善养殖水环境的质量。条件允许的养殖场还应定期检测水体细菌总量和弧菌数量。

最后,在发病后,我们需要及时捞出病死虾蟹并进行无害化处理,如深埋法或高温法。同时,适量拌饲投喂VC、免疫多糖等物质以提高虾蟹的免疫能力,并调控水质以稳定关键指标如温度、盐度、pH等,保持高溶解氧状态以利于虾蟹的健康生长。

水产品运输

苗种运输:
在苗种捕捞之前,需精心制定运输计划。运输过程中,应做好防寒措施,以防运输水体结冰导致鱼体冻伤。若为长途运输,需配备增氧设施,如氧气瓶,以保障鱼苗的存活。条件允许时,建议选择保温车进行运输,以确保苗种的安全。

水产品运输:
捕捞上岸的水产品需及时且迅速地运输至目的地。对于活鱼、对虾等水产品,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麻醉剂,同时要控制合理的装载密度,以降低装载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反应。建议使用麻袋作为包装材料,避免使用通风不良的编织袋,从而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。

饲料等渔需物资运输:
对于鲜活的微藻饵料,其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全程冷链,即0℃至4℃的温度范围,同时要确保不结冰。由于鲜活藻类饵料的保质期相对较短,在适当的低温条件下大约能保存三个月,因此,需要精心规划从厂家浓缩生产、到经销商运输、再到养殖户使用的整个周期。


 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
 
更多>同类农业技术
推荐图文
推荐农业技术
点击排行